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嫉妒心理辅导案例

时间:2021-06-16    

案例描述: 曹某,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该生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乐于助人,成绩优异,备受各科老师的喜欢。有一次,和曹某关系非常好的一个小伙伴称赞了班上另一个同学,说这位同学长得漂亮,成绩又好。曹某听了以后非常生气,伙同其他小伙伴不理踩那位同学
    广州为本教研-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案例描述:
 
    曹某,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该生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乐于助人,成绩优异,备受各科老师的喜欢。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聪明机灵,很讨人喜欢,经常受到表扬。曹某比较善于表现自己,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算是校园里的小名人。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条件不错,吃穿不愁,父母对其也比较溺爱,因为不在曹某身边,所以只要曹某开口向他们索要东西,他们都尽可能地满足她。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对这个天资聪颖的孙女也是宠爱有加。可以说老师们器重她,同学们崇拜她,家里人宠着她。但是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曹某经常会因为其他同学比她多得了一朵小红花或受到老师的表扬而闷闷不乐,看到别人的衣服比自己的漂亮也会不高兴,甚至还会故意找这些同学的不是。周围和她玩得好的同学,只许夸赞她漂亮或者优秀,不可以称赞别人,如果称赞了其他人,她就表示出明显的不开心或者气愤。有一次,和曹某关系非常好的一个小伙伴称赞了班上另一个同学,说这位同学长得漂亮,成绩又好。曹某听了以后非常生气,伙同其他小伙伴不理踩那位同学。
 
嫉妒心理辅导案例
 
    广州为本教研-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案例分析:
 
    1.主观原因
 
    曹某年龄偏小,知识面还比较狭窄,处于二年级的她认知水平还偏低,喜欢表现自己的同时,自控力不强。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由于自身家庭条件和成绩都不错,就从心理上认为比同龄的孩子优秀甚至是高一等。家长和教师的肯定和表扬,也使她从中尝到了甜头。因此,当看到别的同学超过自己或者受到表扬时,曹某内心就会失衡,不能理性地去对待这件事情,于是便产生了在小学阶段比较常见的嫉妒心理。
 
    2.家庭因素
 
    曹某在家备受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疼爱,是家里的“小公主”,一家人都围着她一个人转,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因而在她心里容易形成这样的观点:我是最棒的,我身边的人都得围着我转。然而在学校里虽然老师器重他,同学们崇拜她,但她只是班集体中普通的一员,并不是独一无二的那一个,失去了在家中那样的特殊地位。因而曹某容易形成一种包含着嫌恶和羡慕、愤怒与怨恨、猜疑、失望、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甚至是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情绪。
 
    3.学校因素
 
    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在校园里,仍然有一部分教师看重分数,偏爱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则不冷不热,批评指责。这给学生传递了一个信息,即只有学习好才会受到老师的喜欢,才会有优越感,从而把别的同学的进步和成长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
 
    4.社会的影响
 
    当今社会盛行浮躁之风,在人人追求物质丰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多的是竞争和压力,少了融洽与和谐,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当今社会人们很容易把别人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在这种大环境的熏陶下,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不良影响,认为只有自己才可以是那个最优秀的。这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嫉妒心理。
 
    5.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一年级的恐慌心情已经很少见到,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也不会像一年级学生那样马上哭泣起来。他们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这是较早出现的竞争心理。正是个性的趋于稳定和竞争意识的出现,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容易出现嫉妒心理。
 
    广州为本教研-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指导建议:
 
    1.教师方面
 
    (1)教师要培养孩子广阔的胸怀,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是嫉妒者的主要特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现实情况,同时引导曹某宽以待人,要和别人共同成长。与此同时,引导曹某思考:当取得成绩或者是受到表扬,老师为你开心,你自己也高兴,如果这时候有同学反而说你不好甚至对你怨恨,你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呢?其他同学取得了成绩,也是为班级和学校争得了荣誉,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他们感到开心和快乐呢?
 
    (2)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嫉妒心理的危害,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小学低年级学生理性思维水平不高,要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得学生引以为戒。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正确看待荣誉,并且能正确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净化孩子的心灵,使他们能做到见贤思齐,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人都会有一种渴望成功的愿望,有一种要超过别人的冲动,这种心理如果运用得好,可能成为鼓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因此,要暗示学生在竞争中超越别人,通过竞争这种积极进取的方法去克服嫉妒心理,将嫉妒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激励自己勇于探索、超越自己,使得自己有所作为。
 
    2.家长方面
 
    (1)家长要客观、正确地评价孩子,要当好榜样。孩子年龄还小,不能因为疼爱就对孩子过分赞赏,也不能因为孩子在某方面不如别人就经常埋怨和指责孩子,而应当帮助孩子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要教育孩子勇于改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生活在充满嫉妒的家庭里,孩子往往嫉妒心理较强,家长需要留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贬低别人,甚至恶语中伤。
 
    (2)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嫉妒心发作时,要耐心安静地听其诉说,其实此刻孩子的内心体验是不愉快的,最需要的是向亲人诉说自己的不安和烦躁,希望有人能倾听,家长和老师不必加以评论。家长和老师的轻松和微笑,可以有效地抑制孩子的嫉妒心理,强烈的负面情绪可能会渐渐消失。
 
    3.主观方面
 
    (1)学会认知调节。内心的不愉快体验往往是由错误的认知导致的,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是由误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损害了自己的“面子”。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想。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别人的帮助,荣誉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们给予他赞美,并没有损害自己。
 
    (2)注意消除杂念。在自己心中树立这样的信念:当嫉妒心一产生,就要立即把它打消掉,以免其作崇。培根说过: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待人处事常常以我为中心,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若出现嫉妒苗头时,即行自我约束,摆正自身位置,努力驱除嫉妒态,可能就会变得“心底无私天地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