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矫正学生厌学心理的一则案例

时间:2021-06-16    

高一学生王某,上课常睡觉,拒绝做作业,任课老师稍加询问,就显得极不耐烦,并表示不想学习,只想“混”,有很浓的厌学情绪。那么,孩子厌学怎么办?该如何矫正?
    广州为本教研-儿童青少年厌学矫正中心-案例描述:
 
    高一学生王某,上课常睡觉,拒绝做作业,任课老师稍加询问,就显得极不耐烦,并表示不想学习,只想“混”,有很浓的厌学情绪。经了解,该生家境富裕,父母是渔民,文化程度不高。由于该生从小体弱,因此父母极其溺爱,任其随心所欲。
学生厌学
 
    我首先召集任课老师商量:对他绝不放弃,也不能粗暴对待,而要采取
 
    “细腻”的方法。其次,抓住该生不想退学的心理,在他同意的基础上,和他签一个为期两周的“君子协定”:上课尽量不睡觉;作业可以抄,但要交。在此期间,我随时关注他,抓住一切机会表扬他;课堂上创造机会让他发言;对于他的犯错行为诚恳地指出并耐心教育,而对他偶尔表现出的不耐烦情绪表示理解。同时,与家长沟通,争取他们的配合。两周后该生基本遵守了“协定”。我在班会课上公开表扬了他的进步,让同学们鼓掌祝贺,同时也委婉地指出他的错误:有部分违约行为。会后,我又找王某沟通,在协商的基础上,重新签约:上课尽量认真听讲,绝不睡觉;作业可以挑适合自己的做,但不能抄袭,为期一个月。为了帮助其履行约定,和任课老师商量单独为他布置作业,并征得他的同意,替他配备“小老师”--一位成绩优秀的细心的女生。因为该生擅长玩电脑,所以我以朋友身份请他帮忙为班级制作文学社团活动需要的PPT或flash动画。该生欣然接受,一个月下来,虽偶有反复,但能基本遵守约定。再次续签,期限仍为一个月。目前该生状态良好。
 
    广州为本教研-儿童青少年厌学矫正中心-案案例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因素是复杂的,而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构成。其中认知内驱力属于内在动机,而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属于外在动机,在本案例中,王某的转变正是学习动机被激发的结果。对于学习内容本身,王某是缺乏兴趣的,但教师的不放弃和不断的肯定、表扬形成了很强的附属内驱力,促使该生为了获得更多的赞许而不断地去努力改变。
 
    王某一贯的厌学表现让同学们几乎不太和他交往,甚至把他看成一个仅供耻笑的对象。但作为一个人,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关爱的,也需要所在的群体去接纳他,从而感受到安全、温暖。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王某在同学中很少得到肯定,当第一次的协定到期后,教师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祝贺,这让王某感受到付出努力后的回报,即归属感、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这种满足促使他继续不断地付出自己的真诚努力。
 
    他接到了替同学们制作flash的任务,更让他拥有了向大家展示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同时也会为他赢得作为一个人的起码的尊严-一他是有价值的,而不是仅供耻笑的对象。而同学们的真诚接纳,以及那位成绩优秀的女生的帮助更让他坚定了继续做出努力的决心,形成了良性循环。另外,根据效能感原理,我在教育王某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作业梯度,只布置他能够完成的作业,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避免失败挫折,提高自我效能感,也间接地增强了学习动机。
 
    在这个案例中,我采用的是和王某不断地签订协议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育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因此教育要秉持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签订协议的方式会让他觉得老师和他是平等互信的,但协议本身又是有一定约束力的,他可以遵守,也可以毁约,但要付出失去信誉的代价,这既符合学生改变自己过程中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又起到了严格要求的作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道德意志对于抵抗诱惑、排除懒惰等内外障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就是在不断的、严格的道德行为训练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协议的方式客观上迫使他按时完成任务、遵守纪律等,这些都能很好地磨炼人的意志,保持了教育的连贯性。当然,这个案例也有不足的地方,该生的学习的内在动机还很不足,有时厌学畏难的情绪时有反复,但教育本就是个漫长的过程,相信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坚持不懈,便会实现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取得很好的效果。

    广州为本教研-儿童青少年厌学矫正中心-案指导建议
 
    王某由最初的拒绝学习到现在能够基本遵守约定,尽量独立完成作业,上课也能参与课堂的活动,还能承担额外的任务,为大家服务,说明我的努力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看到他身上的变化,真可谓感受良多。
 
    (1)深入了解,找出厌学的心理根源。人类的行为总是受制于自己的思想和各种复杂微妙的心理的。学生厌学行为的背后隐藏的究竟是什么?我们要想帮助学生摆脱厌学的情绪,就必须多方着手,深入了解,找出导致他们厌学的根本原因。这些原因可能有社会的某些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也可能是家庭教育的不当,还有学生成长中自我价值的缺失。往往是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最终让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找出心理根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步。本案例中,王某的厌学既有自身的惰性的原因,也有家庭无原则溺爱的原因。而长期对学习的逃避让他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也很难从学习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就缺失了。
 
    (2)培养兴趣,树立信心,激起学习“成就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动机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对于那些厌学的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激起学习的“成就动机”,培养其对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当然,想要他们一下子就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是很困难的。我们在最初可以“投其所好”,以满足他们的某种正当需求来换取他们对学习的时间上的投入和基本学习态度的建立。再慢慢引导,通过教师的表扬、家长的褒奖、同学的鼓励等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可以带来很多“好处”,这些好处是他们打游戏、看闲书所不曾感受到的,这样,他们就会慢慢地投入学习。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仅靠外部动机激发的学习热情是不会持久的,也是不稳定的,我的学生王某,就有多次反复现象出现,要治本,还是得让他能够真正了解到学习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漫长的教育过程的坚持。
 
    (3)有商有量,尊重平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厌学的孩子往往伴随着严重的逆反心理。这时,我们就需要思考如何和他们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让他们接受你的建议和教育的前提。我的办法就是凡事有商有量,彼此之间互相尊重,人格平等。他犯错,我心平气和地指出问题所在,就事论事,绝不搞任何的人身攻击。对于他的教育该如何进行,也事先征得他的同意,商量出一个彼此都能够接受的方式。信任他的人品,相信他的决心,是对尊重的最好诠释,而尊重和平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进行有效教育的最重要的因素。
 
    (4)爱与罚,宽容与严格,一个都不能少。有位哲学家曾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也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一个厌学的孩子,更需要你的爱和宽容。他可能有很多的毛病让人讨厌,甚至有些恶习反复发作,癌疾难除,让人失望至极。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厌恶他,对他不耐烦,但你不能,你要爱他,宽容他,耐心、爱心、宽容心,是和他相处必备的条件,而和他友好相处,是教育他、改变他的第一步。做好了屡教不改的心理准备,做好了随时破罐破摔的准备,最好了一切最坏的准备,然后怀着一颗关爱、宽容的心来教育他。但爱不意味着无原则,宽容不代表纵容。适度的惩罚必不可少;事先商定好的游戏规则必须严格遵守,从严要求。宽严相济,方可成事。
 
    (5)营造氛围,建立立体的教育环境。“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足见环境对人的影响。面对一个具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我们要帮助他,就需要为他营造一个有利于他改变自己、培养学习兴趣的优质环境,包括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几方面多管齐下,方能起到好的作用。具体到某个学生,他所面对的立体环境包括各科的教师、班级的同学、自己的家人及平时来往的伙伴。班主任要多和家长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多和各科教师讨论,集思广益,取得他们的支持;多和班级的学生商量,让他们能够真正地接受自己的同学,进而能够尽力地帮助他;了解厌学学生的社交情况,引导他多结交学习成绩优秀、习惯良好的同学。这些措施的联合实施,会让你的教育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