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创伤后应激症状与抑郁的关系

时间:2021-07-05    

许多研究指出,人格特征会影响抑郁的发生率,如正性的人格外向性和负性的人格神经质,都会影响个体在经历灾难后是否出现抑郁。神经质的人格特征让个体更容易体验到恐惧、愤怒和伤心,压力对情绪的影响更大。高神经质的个体会有较大的情绪负担,从而削弱了个
    许多研究指出,人格特征会影响抑郁的发生率,如正性的人格外向性和负性的人格神经质,都会影响个体在经历灾难后是否出现抑郁。神经质的人格特征让个体更容易体验到恐惧、愤怒和伤心,压力对情绪的影响更大。高神经质的个体会有较大的情绪负担,从而削弱了个体的认知资源,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能够发挥正常的功能,自我管理也出现问题。
 
创伤后应激症状与抑郁的关系
 
    同时,他们会夸大负性事件的影响,变得更加没有希望感,因而不能采用问题聚焦的方式,而是更多地采用逃避的方式去应对。他们也不太容易寻求工具性的社会支持,最终导致更多的抑郁症状。而外向性的人格能够让个体体验到更多的正向情绪,更加愿意与其他人待在一起,更好地适应环境。典型的外向型人格的个体拥有更多的认知资源,他们在压力情境下能够作出更好的决定,制定应对计划。同时,他们更加乐观地看待困难,更有可能寻求社会支持。
    弗雷德里克松(Fredrickson,2001)认为,正向情绪有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也能够找到有效的方法应对灾难。以往的研究表明,经历自然灾难的个体患上抑郁的风险很高。然而,不是所有经历灾难的人都会患上抑郁,个体的性格特征很大程度上能够调节灾难对个体身心反应的影响。大部分的研究结果认为,自我批判(self-criticism)、依赖性(dependency)、社交依赖(sociotropy)、无希望感(hopelessness)、无助感(helplessness)和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会加重压力对抑郁的影响(Kopala-Sibley&Zuroff,2010),而性格中的坚韧和外向性能够减缓压力的影响。
    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创伤后应激症状与抑郁存在显着正相关。例如,高恩建(Goenjian,1996)等发现,斯皮塔克(Spitak)地震后6个月,创伤后应激症状与抑郁的相关系数达到0.55。同样,泰国海啸后4个月,创伤后应激症状与抑郁的相关系数为0.54。同时,也有众多研究者认为,创伤后应激症状与抑郁经常是同时存在的,具有显着的共病特征。实证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这一假设。汶川地震6个月后,青少年同时出现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的比率是9%;而印度强旋风14个月后,6%的青少年同时出现两种症状。另外,高恩建等(2001)发现,飓风发生6个月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与抑郁的共病率达到79%。
    研究者认为,创伤后应激症状与抑郁有很多类似的风险因素,包括女性、少数民族、承受更多灾难相关的压力源,以及更少的社会支持。然而,莱(Lai,2013)等发现,预测抑郁和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键风险因素有所不同。创伤性事件中感受到的生命威胁能够显着预测创伤后应激症状,而创伤性事件带来的丧失和破坏更能预测抑郁。